第(2/3)页 毕月儿便又谦让了几句。 冯清岁啜了一口茶,忽而想起一事,问戚氏:“娘,今儿是不是天马寺开放万姓交易的日子?” 戚氏点头:“是,怎么了?” “万姓交易不是有文玩字画卖吗,毕姑娘既然懂鉴宝,我们一块去淘点古董,回头卖给当铺,岂不是多一份进账?” 毕月儿:“!!!” 戚氏:“……” 她嗔了冯清岁一眼。 “府里不缺这点进账,你想买什么,尽管找账房支银子便是。” 冯清岁摇头:“娘,我不缺银子,只是想着毕姑娘既然有这本事,不用白不用,毕姑娘觉得呢?” 毕月儿心中暗哂。 冯氏这人,真是眼皮子浅得很,好好一个高门贵妇,竟然连这点银子都要挣。 这雁过拔毛、兽过剥皮的性子,也不知纪家人怎么看得上眼。 不过鉴宝倒是有利于她接下来的行事。 便压下心中鄙夷,温顺道:“愿为夫人尽绵薄之力。” 冯清岁眉开眼笑:“我们这就出发吧。” 戚氏摆手:“你们去吧,我就不凑这热闹了。” “娘您在府里好好歇息,若是遇见您爱吃的点心,我给您捎回来。” 冯清岁笑眯眯道。 戚氏道好。 冯清岁便带上五花和毕月儿出了门。 天马寺就在内城。 每月逢三举办的“万姓交易”可以说是京城最大的市集。 市集上珍禽奇兽、起居用品、珠翠头面、古玩字画、占卜算卦……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不光平民百姓爱来凑热闹,文人雅士也出没其中。 冯清岁是奔着捡漏来的,因而看上什么物件,询过价后,都会问一下毕月儿送去当铺死当值多少银子。 毕月儿平日多半在内宅,对自家当铺的生意了解不多,越答越心虚。 冯清岁拧眉:“毕姑娘方才在慈安堂可是夸下海口,说自己会鉴宝估价,怎么两件一样的东西,给出相差甚远的价格?” 毕月儿指甲掐住手心,尬笑道:“虽是一样的东西,但成色不一样,价钱当然不一样。” “可它们是一样成色,那两个摊主是夫妻,我们看过丈夫的摊档后,他就把那只瓷杯送到了妻子那的摊档上,我丫鬟刚好看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