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该怎么写? 直接将元沧澜所言和盘托出?言明其欲敲登闻鼓之事? 不,绝不能!此事牵连太大,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而且,这信万一中途有何闪失……后果不堪设想。 暗示?师父何等聪明人,一点就透。可暗示到什么程度? 王明远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不再犹豫,笔尖落下,言辞极其谨慎。 他没有提元沧澜的名字,更没有提“告御状”三字。 他只是用极其隐晦的措辞,写道近日听闻京中似有御史风闻秦陕地动赈灾款项或有不清之处,恐有波澜将起,牵连甚广。 至于这听闻从何而来,他一个书院学子从何听闻,想必师父定会考虑此事,而且之前他和周太傅的“交换授学”之事师父也早已知晓,兴许会驱使师父往此处猜想,让师父郑重对待此事。 然后又继续写到,恩师坐镇长安,首当其冲,万望保重,盼早察吏治,清明府衙,以备不虞。 末了,又极其含蓄地添了一句“世事混沌,清浊难辨,唯望恩师持身以正,明哲保身”。 每一个字都反复斟酌,既要点明事情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又不能留下任何可能授人以柄的字句。 写完,吹干墨迹,他又仔细读了两遍,确认无误,才小心地装入信封,用火漆牢牢封好。 做完这一切,他长长吁出一口气,只觉得后背竟已渗出细密的冷汗。 这时,斋舍门被推开,李昭裹着一身寒气走了进来,一边拍打着身上的雪沫,一边嘟囔,“咦?明远兄你脸色怎么这么差?跟见了鬼似的。” 王明远勉强笑了笑,将信迅速收入袖中:“没什么,就是刚才在想一些事情,有些入神了。” 这一夜,他几乎彻夜未眠。 元沧澜决绝的眼神、师父崔知府疲惫而严肃的面容、还有可能到来的惊天风暴……在他脑子里反复交织。 天还没亮,透着灰白,雪小了些,但依旧寒气刺骨。 王明远估摸着时辰到了,立刻起身,眼底带着血丝,也顾不得梳洗,径直出了斋舍,快步走向杂役院狗娃的住处。 狗娃刚起身,正拿着粗布巾子沾了冷水擦脸,冻得龇牙咧嘴,一见王明远这么早找来,吓了一跳:“三叔?你咋来了?出啥事了?”他看王明远脸色不好,心里顿时一紧。 王明远将封好的信塞进狗娃手里,压低声音,语气是从未有过的急促和严肃:“狗娃,别问那么多。立刻!马上!把这封信送到季师兄府上!亲手交给他!就说是我有十万火急之事相托,请他务必以最快、最稳妥的方式,将此信送往长安府交给师父!快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