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其中,万年膝下两子一个是未来太子,一个是未来的藩王自然论外不算。 其他诸女至今为苏曜诞下共计四子七女,也依次递补上来进入了等待受封的嘉奖名单。 看着这份长长的名单,苏曜这才恍然的感受到,自己不知不觉中,已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了如此多血脉的羁绊。 这些孩子母亲们从最早跟随他的红儿,到后来被他自战场上虏获的阿丽莎姐妹和来自草原的诸位胡人公主和阏氏,乃至甄家、崔家和袁家的各位小姐佳人们,都已为他生儿育女,大多都在唐王府中过着安稳的生活。 这些孩子们大多还年幼,最大的也不过三四岁,最小的尚在襁褓。但他们的存在,已经让苏曜在这个世界的根基越发稳固。 “殿下,这是今日礼部呈上的封爵名单。“ 鲁肃恭敬地递上一卷竹简,上面详细列出了对苏曜诸子嗣的封赏方案: “对于唐王殿下此次大功,除了陛下嫡出的两位皇子的封赏外,礼部还拿出了两侯两伯的名额给其他诸位王子。” “嫡长子永平(万年女帝所出)——入主东宫,待六岁行册封礼。” “嫡次子永延(万年女帝所出)——封东海王。” “庶长子永业(侧妃甄姜所出)——封长乐侯,食邑千户。” “庶次子永康(侍妾小春所出)——封乐平伯,食邑七百。” “庶三子永念(侍妾红儿所出)——封博陵伯,食邑七百。” “庶四子永志(侧妃袁筱语所出)——封清河侯,食邑千户。” “至于诸位小姐,礼部建议待及笄后再行封赏。”鲁肃补充道。 两侯两伯,对于这次西征的战果来说确实算是不错,还是看得出诚意的。 毕竟域外蛮夷不能和中原诸侯相比。对此苏曜还算满意,心中琢磨等以后自己再一路往西打打,争取给孩子们都封个公侯,甚至到域外封王好像也不是不行。 于是,苏曜接过一眼名单,就点了点头准备放下。 结果,突然间感到有些许不对,又拿过来抽了一眼,顿时皱眉说: “等等,为什么身为哥哥的永康和永念都只是个县伯,幼子永志却是个县侯?” 一旁侍立的礼部侍郎解释道:“殿下,礼部是按照生母身份来定爵位的。袁小姐是袁氏嫡女,身份尊贵,又是王府侧妃,故而其子封侯;而红儿姑娘和小春姑娘出身较低,所以.” 苏曜冷哼一声,将竹简重重拍在案几上:“荒谬!红儿虽然没什么高贵出身,但一直忠心追随我,这次西征也帮助良多,怎能只因其出身就要委屈她的孩子?” 那礼部侍郎见苏曜动怒,连忙躬身道:“殿下息怒。咱们礼部也是因循旧例行事,若殿下觉得不妥,我们可回去再重新讨论“ “只不过两侯两伯之事已是讨论多时的定论,若要让三王子封侯就只能委屈甄妃或袁妃的孩子了这恐怕对唐王大业不利啊。” 这礼部侍郎说的倒也是实话。 大人物们的婚姻,从来都与爱情关系不大,更多的还是背后间家族的利益。 苏曜这两位侧妃,分别代表了朝堂上新旧两股不同的势力。 不管是四世三公的袁氏,还是在苏曜崛起中出力甚大的天使投资人甄氏,他们在朝堂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代表一方利益集团。 眼下这个方案,已经是他们明争暗斗后的成果,贸然降低任何一方子嗣的地位,都会传递出一种不一样的信号,打破平衡,带来难以预料的结果。 “公平,公平,还是他妈的公平!” “这句话孤讲了那么久,科举都开了两届,你们居然还是转不过来。” “现在不但要让孤的孩子受不公平待遇,还敢来威胁孤,怎么?是要孤也学着看他人的脸色行事吗?” “真是荒谬!” 礼部侍郎吓得跪伏在地,额头紧贴地面:“殿下息怒!下官绝无此意!下官这就回去让咱们礼部重新拟定方案。“ “不必了。” 苏曜摆了摆手,沉思片刻说:“既然礼部按他们的规矩办事,那孤也按自己的规矩来:传孤令,所有王子不论生母出身,皆封县侯,食邑千户。至于封号.“ 苏曜拿起毛笔,在竹简上龙飞凤舞地写下几个新封号: “永业改封定远侯,永康改封安远侯,永念改封靖远侯,永志改封宁远侯。四侯皆以'远'为号,取开拓远方之意。” “同时,红儿此次西征救死扶伤,后勤有功,封夫人号,拿去照办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