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刘肇的突然崩世,仿佛就为这正在蓬勃发展的大汉按下了暂停键。 百天的天子; 摄政的太后与臣子; 整个大汉自这一日起,就好像是已经要到了崩溃的边缘。 稍有不慎,一切便会顷刻崩塌。 ........ 在这种时局危险之时,顾熙与顾康之间的差距就完全体现了出来。 顾熙的政治属性确实算是优秀。 但却也做不到如顾康那般深谋远虑。 他做不到时刻都保持坦然,能立刻调整状态,面对接下来的政事。 当摄政重担压到他的身上之时。 顾易能明显的看出来,顾熙有些迷茫了。 这或许也有着年龄还小的关系。 直至过了两日后,他这才有所好转,前去见了太后。 长乐宫。 当邓绥看到顾熙走进来后,表情并未有何变化,只是淡淡道:“予还以为,先帝所托非人。” “太傅会一蹶不振呢。” 邓绥的语气颇为严肃,给人的感觉格外威严。 “臣,拜见太后。” 顾熙先是拱手行礼,旋即轻叹道:“先帝崩世,臣悲痛不已,确有疏忽了。” “今日臣来见太后,便是商谈朝政之事。” 对于如今朝堂上的情况顾熙其实十分清楚。 群臣不安。 这件事必须要迅速解决,如若不然的话,随着时间的流去此事绝对会愈发严峻。 甚至足以威胁到大汉的社稷。 邓绥确实是个十分聪明的女子,听到顾熙这话后,便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 沉吟了片刻,旋即正色道:“太傅有何想法?” “臣意让陛下直接登基。” 顾熙立刻开口,沉声道:“必须要朝堂大臣、天下百姓知道,我大汉君位稳固。” “直接登基?” 邓绥微微蹙眉。 如今大汉礼制完备,且是以孝治天下。 按礼而言。 天子崩世,先行国丧,新君要经守孝、祭祀等一系列程序后,才可行登基大典。 顾熙如今显然就是要跳过这些。 虽看似于礼不和。 但对于当前的大汉而言,却是一个最好的办法。 不得不说,邓绥才智确实不凡。 她只是想了想后,便点了点头:“太傅所言有理,新君却应直接登基,稳江山社稷。” 说着,她的语气一顿。 “然...这登基大殿,该有何人代天子前去呢?” 登基大典可不是小事。 其中规矩繁多。 敬天地,祭宗庙。 这一系列的规矩,显然不是一个百天天子能够完成的。 邓绥这话,显然便是要在摄政之中分一个高下了。 其实这也是当前大汉人心动荡最重要的原因。 天子年幼太后依礼摄政。 而顾熙又是先帝临终托孤的摄政重臣。 这两者之间,不分上下便定会引起波澜。 没办法,刘肇根本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从小的经历让他有着对外戚的防范,但要说是能完全信任顾熙这个臣子,又怎么可能? 他这样安排,本就是要让两者相互牵制。 这就是帝王心术之中的平衡。 也好在无论是邓绥也好,亦或是顾熙也罢。 两人都十分的清楚如今的大汉根本经受不起内斗,如若不然定会引起更大的乱子。 邓绥说起了这话,自是在问顾熙的态度。 顾熙自然能听出她话中的深意。 不过倒也并未犹豫,十分坦然的便道:“于公于私,自是由太后代行。” “哦?”邓绥表情微微一变,似乎是对顾熙的反应有些诧异。 以如今朝堂上的形势来看,群臣们都需要进行站队。 顾熙的此举。 实在是能给太多人留有遐想空间了。 这已经算是在让权了! 且还表现的如此坦然,邓绥自是有些诧异。 但紧接着,顾熙的表情就突然严肃了起来,紧紧的盯着邓绥道:“臣只是会帮先帝看好这个天下。” “以待天子及冠,替先帝将整个天下交于陛下之手。” 顾熙的语气出奇的严肃。 他可以让权! 但邓氏也别想着如当初的窦氏那般。 这是底线。 邓绥默默的看着顾熙,沉吟了片刻,旋即淡淡一笑:“有太傅此话,予心安矣。” “还请太傅放心。” “予非窦后,自会与太傅一般,替天子看好整个天下。” “太傅请先回府吧。” “待到明日,自可召集百官言陛下登基之事。” 无声的合作。 顾熙微微点了点头,旋即便朝着邓绥行了一礼后,转身便走出了长乐宫。 次日,此事传出,朝野震动! 并不是因为天子直接登基,毕竟所有人也都明白,这也算是朝局所迫。 真正让所有人都震惊的是顾熙竟然让权了! 此事的影响对于群臣而言太大了! 自刘肇崩世起,满朝群臣便一直在考虑着如何站队的问题。 这几乎已经成为了所有人的心病。 面对这执掌天下的权力,两人又怎么可能不争权? 而到了他们这个地步,只要邓绥顾熙争斗一起,他们又怎么可能不进行站队?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