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心中已是了然。这哪里是读书之地,分明是一处小型朝堂。 这些勋贵子弟,个个背景深厚,代表着不同的家族势力,彼此之间,暗流涌动,派系林立。 他很快便注意到,学堂内的少年们,隐隐分成了数个圈子。 以太子为中心,自然形成了一个核心圈层,周围簇拥着几位身份最为显赫的勋贵子弟, 他们言谈举止间,都带着一股与生俱来的傲气。 另有几个小圈子,各自抱团,泾渭分明。有的神情倨傲, 目空一切,显然是权势熏天的将门之后;有的则故作清高, 谈吐文绉绉,多半是清流官宦子弟;还有些则神情阴郁,沉默寡言,不知是何方势力。 徐锋心知,自己这个北凉来的“病弱质子”,在这群京城纨绔眼中, 不过是个可有可无的角色。但他并不在意,反而正中下怀。 他要的,正是这种被人忽视的边缘地位,方便他暗中观察,收集情报。 他刻意选择了一个角落的位置,与那些核心圈子保持距离, 反而更容易引起一些边缘人物的注意。果不其然,他刚落座不久, 便有几位同样显得有些落寞的少年,主动上前搭话。 “这位可是北凉来的徐三公子?”一位面容白净,略显文弱的少年, 拱手问道,语气颇为客气,但眼底却带着一丝好奇与探究。 徐锋微微一笑,拱手回礼道:“正是在下,敢问兄台是?” “在下乃是太常寺少卿之子,名为李弘。”少年自报家门, 态度愈发热情,“久闻北凉风土人情与京城迥异,今日得见徐公子,果然气度不凡。” 徐锋心中暗笑,这“气度不凡”四字,怕是反话居多。他面上却是不动声色, 谦虚道:“李兄过誉了,北凉苦寒之地,哪比得上京城繁华。在下初来乍到,还望诸位兄台多多关照。” 李弘闻言,态度愈发亲近,又引荐了身旁几位少年,皆是一些官职不高, 或者在家族中不受重视的子弟。他们对徐锋这个来自北凉的“土包子”, 似乎颇感兴趣,言谈间,不时打探北凉的风土人情,以及北凉王府的秘辛。 徐锋心中了然,这些人接近自己,并非出于真心结交,多半是好奇, 亦或是想从他身上探听些什么。但他并不排斥,反而乐于与他们周旋, 通过闲聊,不动声色地套取信息。 他故意装作对京城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对朝堂之事一窍不通,只谈些风月趣事, 以及北凉的奇闻异事。偶尔,他也会“不经意”地流露出对京城权贵的艳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