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独夫之心? 刘盈听得一脸茫然:“先生,为何要有独夫之心?” “难道不是要做一个仁德的帝王么?” 陈彼抚掌而笑,脸上的神情中带着些许笑意:“陛下,我所说的独夫之心,并非是陛下所理解的、也并非是世俗意义上的独夫之心。” 他叹了口气说道:“昔年,始皇帝陛下曾经将“寡人”改为“朕”之称呼,自此之后除却帝王之外,无人能够自称为“朕”。” “这便是一种“独夫之心”。” “而在始皇帝陛下之前,天子和王又可以自称“寡人”,何为寡人?孤家寡人也。” 陈彼的神色十分慎重,他看向刘盈:“陛下,臣所说的独夫之心便是如此。” “在您成为皇帝了之后,在您成为万王之王了以后,您就不应该幻想着自己的身旁还站着什么人。” “您是“独夫”,只有一个人行走在漫长而又如履薄冰的这条帝王之路上。” “您的身后有万千臣民,但您的身旁却不应该有人,您的身前也不应该有人。” 陈彼还是对于刘盈以及吕雉的事情有些看不惯了,当然他更加看不惯的事情是刘盈对待诸王的态度! 哪怕到了如今,刘盈依旧认为诸王是他的兄弟! 哪怕都到了这一步了,刘盈依旧这么觉着! 这简直是令陈彼心中愤怒,也在侧面让陈彼意识到了当年刘邦所说的那句话“此子不类我”,实实在在的,刘盈在每个方面都与刘邦很不相似。 若说刘邦是天生的帝王,那么刘盈便很适合做一个君子。 即便是扶苏在刘盈的面前都要甘拜下风。 毕竟扶苏只是一时脑子没有转过来,但是性格却是很倔强的,只是用的方法有错、走的道路有错,可以扭正过来。 刘盈则并不是如此。 他是性格天生如此,无法改变、无法扭正、 或者在刘盈看来,自己走的路才是“正”。 陈彼为刘盈讲述着帝王所应当有的情绪以及思维,可刘盈听着听着偷偷打了個哈欠,把陈彼弄得有些无奈了。 他看向刘盈:“陛下可是困倦了?” 刘盈则是无奈的说道:“先生,我知道您的意思,只是我做不到啊。” 他这个时候甚至没有自称为“朕”,反而是用“我”这个称呼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无奈:“我无法做到这样的狠心。” 刘盈的声音中甚至有些哽咽了:“他们都是我的弟弟啊!您要我如何将他们视作贼寇呢?” “我又如何能够狠下心来呢?” 他平视着陈彼:“我知道先生入宫所为的是什么,无非是请我在诸王谋逆被评判之后,进行削国之策,将天下再度掌控在我的手中。” 刘盈的神情没有一丝一毫的变化,在这个时候他的固执像极了一个皇帝。 “可是朕不能。” 这个时候刘盈将称呼改成了“朕”,他轻声说道:“朕不会将他们削国的,诸王谋逆,也有朕的过错,所以朕会放过他们。” 他的声音很平静:“诸王便在长安城中过完一生吧,至于他们的封国?朕会让他们的长子继承。” “诸王有罪,罪在朕躬。” “朕会听从先生的其他劝诫,但此条劝诫、上奏,恕朕无法接受。” 陈彼平静的坐在那里看着固执的刘盈,眼神中带着深深的疲惫与失望。 他甚至开始有些后悔起来了—— 后悔当年为什么没有坚持一把,没有直接和刘邦拼一把,利用陈氏的势力将代王留在长安城。 若当年将代王留在长安城,之后努力影响刘邦令代王登基的话,此时的情形恐怕就不是这样了。 代王或许会仁慈,但一定会意识到另外一件事情。 这是收回中央权力最好的时机! 百年难遇的时机! 诸王的势力还不算强大,中央朝廷的势力还足以镇压所有人! 这个时候将诸王的权势收回,继而囚禁在长安城中做一个有名无分的王才是最好的选择! 陈彼甚至是陈居、乃至整个陈氏都做好了准备! 只要刘盈能够做到将封国如数削除,而后派遣郡守前往克制地方诸王的势力,那么陈氏也会将官渡郡的权势交出。 是的。 官渡郡。 在刘邦为陈氏的列贤封王,继而将陈氏如今的家主陈居封为“镇国王”的同时,其实还有另外一道圣旨,那便是令官渡兼并诸多县,以官渡为郡城,统辖周围的八县。 形成了一郡城而八郡县的九县之地。 将这九县之地的官渡郡列为镇国王的封地,或者说是陈氏的封地! 名义上的郡县,实际上的诸侯国!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