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岂能有假?要不是县衙的主簿同我有些交情,这事还不一定办的这么利索。” 村长一边说话,一边找了个椅子坐下。 刘氏听到动静,很快过来倒水给村子老人家喝。 福宝一时半会走不开,在水缸旁陪着臭弟弟喂鱼。 好在村长爷爷跟奶奶没有避着她们小的,她挪了挪身子,竖起耳朵,光明正大地偷听。 “明儿别忘了让常发带着小宋,去衙门缴纳落籍的赋税,拿到盖印的户籍后,过几个月,等私塾招生了,再提拜师礼” 村长说的很仔细,对此事非常上心。 咳咳,能不上心吗? 隔壁几个村,几乎都有五六个小子在书院读书了,就他们大河村,挂蛋! 完全没后生小子有出息去读书,照此以往,往后个十年,他们大河村可就完全被其他村比下去了,踩脚底碾压! 身为大河村的村长,他不想看村子没落下去! 大河村,也要培养几个后生起来,光耀祠堂,不然他百年之后,愧对祖宗! 观察这么久,老姜家这个童养夫,倒是块读书的料子。 可惜家道中落,户籍身份文书在逃难种丢了. 总之,老天爷都在帮他们大河村,不是吗? “太好了,以后我家瑜哥儿就可以去书院读书了!” 老徐氏双手合十,不停朝着村长道谢。 刘氏闻言也很高兴,瑜哥儿识字,小小年纪,靠抄书就能赚钱,若是好好读书,将来没准可以考秀才,举考人吧? 宋瑜大为震惊,原以为他的“身份”特殊,余生只能隐姓埋名。 没想到事情峰回路转,徐奶奶请村长为他奔走,落好户籍! 有了户籍,他的身份做实,行事多有便利 福宝听了后无意瞥见宋瑜似乎心情不错,想想也是,宋瑜字写的那么好,从前一定是个爱读书的人。 读书人,谁不想继续读书,考取功名呢? 何况,他的身世. 平安镇—— 连宅。 后宅的翠姨娘,有喜了! 大夫特地交代了要好生养胎,忌口之物。 姜玉珠听的仔细,连连应下。 大夫走的时候得了大奶奶的赏银,结合所见,觉着这位大奶奶,似乎没传闻中那么容不下人啊? “夫人,妾身” 翠姨娘十分忐忑,娇俏的脸上又惊又喜,又彷徨无措。 但她知道,在连府,她跟夫人是一根线上的蚂蚱。 “叫夫人生疏了,该喊姐姐,翠儿啊,你如今有了身孕,姐姐一定护好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