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夜里,福宝神神秘秘地拉着她爹来到宋瑜屋里。 她跟宋瑜说服了爹爹,明早送货到镇上后,由爹爹带着她们,租车去县里逗留一夜。 至于做什么,当然是,老神仙托梦,造福百姓啦。 咳咳~ 正经理由,去县里看看珠宝首饰铺子咋摆放东西的,顺便买些有弹力的彩线。 镇上没有这种线,但县里有啊。 刘氏对这些一窍不通,但当家的说就在县里只逗留一夜,她搂着刚睡着的儿子,思索后点点头,她会看好家的。 老徐氏这里,更好说了。 福宝之前就告诉过奶奶,连家的库房财物,都是她跟宋瑜弄走的。 当然了,她们绝对没动分毫不义之财。 现在知县老爷收容了几百名逃荒的难民,想必县衙的库房吃紧。 她跟宋瑜商量了,将在连家搬空的财宝,挑出普通的金银珠宝放到县衙之中—— 以解县衙财政赤字! 老徐氏听了双手合十,连呼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这是好事,救人的大事,积阴德的! 又问了孙女一些计划,她听着可行,也就松口应了下来。 一家人通了气,啥事都能成! 一夜好眠~ 县衙—— 后院。 陶知县查阅着安置难民的名录,不时用朱笔圈了几笔。 日前桃花县管辖的六个镇,三十二个村,都已经领了五十到六十名的难民。 对外,他说的是五百多名难民,实际上,真实数据是三倍不止! 为了不造成百姓恐慌,他这命人传出去的是五六百民数目。 如此一来,县衙的库房,岌岌可危。 而府里的赈灾款,一再推迟,怕是,难以准时. 眼下每个村的村长,从县衙领难民的同时,领去的粮食、银钱,除了原先的县衙库存,便是他私人的补贴。 然,只足一个月的用度。 若是赈灾款再不下来,村长们来县衙领赏,届时. “叩叩叩~” 捕头犹豫再三,望着书房的灯光依旧,忍不住进来劝说: “大人,夜已深,您还是快回房安歇吧。”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