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铁路-《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
            
            
            
                
    第(3/3)页
    他是从某铁公司,购买来的足够数量的报废铁轨与枕木,以及诸多配套设施备件什么的。
    价格方面也很便宜,近乎于收废铁的价格。
    实际上这种事情在现实之中很难出现,因为哪怕是收报废的铁轨什么的,也得是专门的人才能有资格去收,也就是有门路的人才行,随随便便就想要去收铁轨当废铁处置什么的,基本
    上就是白日做梦。
    李云泽之所以能够办到,而且办的非常轻松,很明显是某铁公司得到了明确的指示。
    毕竟他没给那啥扣,也没有走什么门路找什么关系,却是能够拿到数万吨的报废铁轨,没有直接指示怎么可能。
    他大致也明白自己暴露了,毕竟身处于科技时代里,屡屡大规模转移诸多物资,不可能抹去所有的痕迹。
    不过既然那边不主动挑明,他就假装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至于说什么时候敞开天窗说亮话,等挑明了再说。
    李云泽自己提前接受了相关方面的培训,之后就是培训大唐的聪明人,都是李二精挑细选出来,能读会写的精英。
    这些人在培训之后都将成为工头,带着出徭役的民夫们开工干活。
    等到培训结束,从长安城通往胜州的铁路正式开工。
    哪怕是使用了几十年之后报废的铁轨,其质量依旧是过硬。
    用李二的话来说就是,拿去融了做铁甲都是宝甲。
    开始的时候自然是各种麻烦不断,各种错误层出不穷。
    不过没关系,这本就是熟能生巧的工作,也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毕竟又不是建高铁。
    只要能跑三四十公里每小时的火车就行,技术含量真不高。
    春耕之后正是农闲的时候,李二得以动用大批的人手出徭役来做工。
    而且李云泽不但支付工钱,还满足所有人的一日三餐,民夫们的干劲很足。
    随着时间的推移,修建速度很自然的就提升起来。
    北上的第一站选择在了云阳,这一段最难的就是在渭河上建桥。
    唐时关中之地的水土流失还没有那么严重,各条河流的水流量充足,河面也很宽。
    像是渭河足有一百多米的宽度。
    渭河上是有桥的,只不过那是木桥,不可能承受的了火车通行。
    李云泽早早的就将相关资料交给了现代世界的专业公司,通过他们去订购相应的配套设施与各种部件。
    开工之后运过来施工建设,甚至还动用了许多工程器械。
    这条铁路的主要意义是用来展示与培养工人,等以后大唐再建别的铁路,那就要立足当地了。
    昂撒强盗们能够做到的事情,没道理大唐做不到。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