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六章 民心所向-《大明金主》


    第(2/3)页

    徐元佐并不能揣摩徐阶的“智慧”。某些人做出了让人不能理解的事。是因为这些人思维回路与众不同。而与众不同有两种,一种是高明得令常人难以理解,一种是常人对他而言都高明得难以理解。

    徐阶的历史地位和社会身份已经证明他属于前者。

    既然如此,徐元佐只要知道徐老先生大人神志清晰就够了。至于能否理解,那只是次要的事。更何况徐元佐并没自大到认为自己已经真正了解了大明的社会生态,尤其是自己从未踏足的政治生态圈。

    “大父。”徐元佐上前行礼。

    徐阶抬了抬手指:“坐。”

    徐元佐挨边坐下,道:“京城那边送来消息,春哥前日已经登船了。”

    徐阶微微点了点头。

    徐元佐又道:“蔡国熙调动的人马并刑部官差还在城外,府县正堂官正勉力安抚百姓。不叫产生民乱。”

    徐阶微微闭目:“非我所乐见。”

    徐元佐沉默了。

    在新科进士们的努力下,在徐元春超水平发挥下,隆庆赦免了徐璠的罪责,但是下部议的时候,文官仍旧坚持要夺去官身。这当然也是“恩自上出”的常规手段,好叫皇帝驳回部议,显示天恩浩荡。不过隆庆帝这回不知道怎么想的,批准了阁部的意见。只赦免了徐璠的罪责,夺了官身。贬为庶民。

    至于徐琨徐瑛两兄弟,据说民愤极大,以至于仍旧判了发配边疆。

    有了判决,自然要执行。朝廷的官差来到松江之后,却发现事情有些不一样。松江府百姓一致站在了徐家一边,听说是来捉拿徐氏的官差。店铺不肯卖给他们食物,旅舍不肯接纳他们投宿,到了郡城,甚至有上千百姓齐聚城门,静默站立。一不让道二不发声,就是堵着城门不让官差进去。

    这些外地官差本来就是“上使”,还有锦衣卫撑腰。蔡国熙就近调动了卫所和巡检司——作为兵备道他也掌握了有限的武力。若是别的地方,百姓被这么一恐吓,恐怕早就鸟雀散了。可是在这里,百姓却不肯散去,摆出一副对抗天兵到底的姿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