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建康见闻(8)-《福运小农女》
            
            
            
                
    第(1/3)页
    山货的价格因为时节和气候的限制,导致一路颇高。
    尤其是屋里这些明显更加上档次的山货。
    问了嘴袁氏平常购买的价格,赵玉吐了吐舌头,竟比外边贵了三倍不止。
    “这些都是卖的?”
    赵玉拎着手上的袋子,好奇的看着屋子里的山货。
    “应该是,”袁氏也不清楚,她每次过来,都是买些直接拿走,哪里会问这些山货的售卖,“估摸都是各家定的,平日里,我也总能看到有人过来上门。”
    李家的位置就位于袁氏出门的必经之路。
    偶尔袁氏回家的早,也会碰到上门买山货的人。
    看着这些人的穿着打扮,她也能认出来一些是大户人家的小厮和酒楼的伙计。
    “装好了?”
    袁氏看向赵玉,发现赵玉已经不动了。
    “嗯,这些就够了,等到时离开在过来另买。”
    赵玉耸了耸肩膀,手里捏着一小袋,足有数斤重量的山货。
    “行,给我吧,”袁氏点头,伸手接过袋子,“咱们一会可要出门瞧瞧?”
    今天她下班早,所以晚饭吃的也早。
    哪怕和李颖聊了一会又过来买了山货,天上的太阳依旧还稳稳的挂着,没有半点西斜的迹象。
    想着来了这些天,晚上回家几乎都是不出门的状态。
    袁氏便琢磨着带赵玉出门瞧瞧去。
    “城南那边,你怕是还没有晚上去过。
    那里点着比蜡烛更好的灯,叫什么沼气灯?
    总之,亮的很,就和白日里一样。”
    袁氏感慨,因为酱菜厂晚上也是沼气灯。
    她有时候住在酱菜厂,有幸用过几次,别说,那光亮,真是比家里的蜡烛好的多。
    就是沼气灯太麻烦,又是用到管子还要小心爆炸,哪怕酱菜厂使用都小心翼翼,这也是为什么沼气灯明明不错却没有家家户户推行的原因。
    也就是城南,算得上整个建康郡的繁华之地,这才推行起来。
    赵玉听到袁氏这么说,心里那点小想法也冒了出来。
    嘿,别说,她还真没见过比蜡烛还要亮的灯。
    当然,这不包括脑袋里的那些画面。
    毕竟她也发现了,自己的小脑瓜特殊的很,出现的画面都不是这个时代可以企及的高度。
    “去去去,娘,那咱们回去收拾收拾,这就出发?”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