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抵达泰安-《崛起之宋末称雄》


    第(2/3)页

    赵构目不转睛的看着手中的三十六人名单,看到一些曾经在《水浒传》中出现的人物,不禁有些疑惑,暗想道:“《水浒传》中记载的是一百零八位将领,分为天罡三十六星、七十二地煞,此乃人尽皆知之事,为何只有三十六人登名在册。”

    “曾大人,真的只有三十六人吗?有没有一些我们未曾查到的消息?”赵构情不自禁的问道。

    曾孝蕴有些疑惑,还是躬身回道:“回禀大人,下官与宋江等人交战数十次,也与这些将领有过照面。经过探子报上来的名字,只有这三十六人,真正能堪大用的人基本上没有了。只有这三十六人各个武艺高强,连伤我麾下好几员猛将。”

    “他们只有三十六人,各个都是能征善战的大将,就算是下官手中掌控的兵力,也无法与他们真正抗衡。最多,也不过是支撑片刻后就会败下阵来。并且,根据下官得知,这三十六人之中,排名前十的武艺都是以一敌十的将领,冲锋陷阵,无人能出其右。”

    “因此,下官才会奏明朝廷,希望派遣将领前来。如果不是将领的话,想要从他们手中讨的便宜,就会有些困难。另外,这些人下手从不留情。整个济南府、泰安很多百姓也纷纷加入,一些江湖人士也加入其中,使得声势浩大。如果再不及时处置的话,兴许叛乱大宋的局势会越来越不利。”

    “下官上奏的奏章,无一例外全部石沉大海,没有任何的下闻。不仅如此,就连其他几位大人的奏章,也是没有回讯,又不敢私自调遣大军,只能退守在此,严阵以待。如果朝廷再无任何得消息,恐怕京东西路大军都会遭受重创!”

    “数日前,朝廷才派人前来,我等才在此等候,不敢有任何的行动,唯有等候大人前来,再做商议!下官以为,这些盗匪理应给予他们狠狠的打击,让他们见识到大宋军队的厉害之处。”

    赵构闻言,沉默不语,深深得叹息一声。他知道大宋的军队元帅都需要听从文官,要是那位文官与他齐心协力,还没事,就怕两人不和,贻误战机,不仅然让大军损失惨重,受苦的还是百姓。并且,大宋军队没有得到朝廷的命令,只能退守,不得调集大军前去攻打,私自调遣士兵,按叛国罪论,处以极刑。

    “曾大人,要不是有你镇守泰安,想必他们已经攻下城池。这份功绩,理当记首功,我会如实记录下来,待回到京城,必定为大人请功!!”赵构怀着诚挚的谢意,郑重的说道。

    曾孝蕴躬身回道:“下官不敢居功,此乃泰安将领们的功绩。下官只不过是出谋划策罢了,真正作战的是他们,要是没有他们抵御梁山叛军,下官岂能有机会与大人再次相谈!”

    “既然如此,那么我定当如实禀报朝廷!”赵构见曾孝蕴不居功,不由得佩服他,给他一个承诺,又问道:“此时,梁山叛军在何处?宋江等人的占据何地?此次,我前来,乃是奉了圣旨,前来招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