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屏风之后-《大明公务员》


    第(3/3)页

    但是到了而今,何夕带来的工业化的力量,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了。

    投入增大,在何夕看来,未来的收获是可以预期的,但是在其他人看来,却未必了。更何况,何夕玩的金融游戏,在欣赏的人看来,是手段了得,但是陈旧的财政观念看来,那简直是在玩火。

    就是一个旁氏骗局,迟早暴雷。

    当然了,他们不知道什么叫做旁氏骗局。

    这种情况下,说服朝廷,持续投入,自然是很困难的。虽然说,何夕手头的资本,相当大一部分是何夕自己积攒下来,但是朝廷的投入也不少,数次投入,总计超过了一千万两,这是足以大军出塞大战的经费。

    即便何夕经营有方,但是这个钱,到底不是何夕自己的钱,是朝廷的钱。

    这也是为什么,太子始终觉得要徐徐图之的原因。

    朱元璋说道:“你的意思是,要废除变法。”

    燕王说道:“自然不是,父皇所做的事情,都是为大明朝廷好。只是这几年,先是清丈,又变法,大明百官折腾怕了。儿臣只是觉得,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但是之前变法的成果,自然要保留下来。等将来有机会了,不是不可以重新开始的。”

    屏风之后的何夕,微微摇头。重新开始?

    重新开始说起来好听,但实际上,难上加难。首先,大明社会结构,或者说中国的社会结构,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以农业为根基,这个政治体系,从汉代开始一直到清代,都是非常稳定的。

    甚至在中国人的思想之中,也留下了这样的痕迹。西方经济学提出理性人假说,也就是完全服从经济效率行动的人,而中国人行为却很少单纯的讲利益。

    因为,很多中国人其实都明白一个道理,如果一件事情,对所有人都有利,很有可能对所用人都是不利的。就好像明末的士绅官员,对于削弱明代中枢,不遗余力,大家都不交税,大家都糊弄上面,都赚得盆满钵满,但是大明这个颗大树倒了。女真拎着刀子来了。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