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正旦大朝,宰相致仕-《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


    第(2/3)页

    无数群臣汇聚在太极门外,等待皇帝早朝。

    无数的目光有意无意的落在李绚身上。

    正月不宵禁,昨夜发生的事情,几乎连夜就传遍了整个长安。

    如果说在早先,李绚不过是个有些能力,有些运气,被皇帝太子信重的年轻边州都督,那么昨夜那篇《汉论》,那首《游子吟》,已经逐渐的将他往朝堂大佬的位置再推。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在朝堂亦是同样,立德,立功,立言,有这三者,便是朝堂中谁都不能轻忽的存在。

    立功,李绚在西北屡立战功,虽然也不可轻忽,但终究距离长安太远,长安人很难看清楚他的厮杀艰辛。

    而且,相比于李绚,刘仁轨,裴行俭,薛仁贵,高侃,哪一个在战功上都比李绚强。

    但是如今,一篇《汉论》,一首《游子吟》,一写忠,一言孝,已经将李绚在文坛的地位高高的顶了上去。

    加上他所立的战功,诸般影响之下,他已经成为了大唐政坛一股不可轻视的力量。

    如果他不是宗室,那么说不得宰相之位,也有他的一份。

    紧紧张张的悉索声突然从右后传来,李绚下意识的朝着右后看了一眼,然后就看到贺知章,陈子昂,毕构,卢藏用等十几人站在队列侧后,神色尽管平静,但依旧能够看出紧张。

    李绚对着他们温和的点点头。

    十几人同时对着李绚躬身,神态缓和下来不少。

    看到这一幕的朝臣不由得沉吟了下来,他们如果没有记错的话,眼前这些人,正是不久之前,参加过《切韵》编修的。

    他们今日出现在这里,除了是因为每年正旦大朝会,都会有一批耆老和年轻士子参与外,还是因为他们今日将会因参与编修《切韵》而受到皇帝的奖赏。

    李绚同样也是《切韵》的编注者之一,除了太子,薛元超,姚令璋之后,李绚便是其中作用最重要的人。

    贺知章,陈子昂,毕构,卢藏用等人,几乎全部都是他找来的。

    一部《切韵》,已经让李绚在朝堂的力量,通过贺知章,陈子昂,毕构,卢藏用这些人延伸了开来。

    真正懂得文坛影响的人都清楚,一部著作能够给人带来多大的政治收益。

    这些东西,如今正逐渐的在李绚身上显现出来。

    “吱呀”一声,宫门打开,所有人的思绪被打断,就听内侍高呼:“调露二年,正月初一,皇帝早朝,群臣朝贺……”

    ……

    太极殿中,皇帝穿一身黑色金边九龙九章衮龙袍,头戴白玉十二旒,面色肃然的坐在御榻之上。

    一身黑色凤袍的武后,随着在皇帝旁边坐下。

    九蟒九章弁服的李显,头戴黑色三梁冠,肃然站在台阶第一阶梯之上。

    下面是相王李旦。

    大殿之中,一身紫色蟒袍的李绚,站在群臣右侧第二排,诸王的位置之中。

    手捧象牙笏,神色无比肃然。

    御阶之上的身影,每过几年都会少上一个,李弘,李贤,如今只剩下了李显,李旦。

    让人不免去想,那么几年之后……

    就在这时,一名内侍省典议向前站出,高声喊道:“众臣行礼,趋。”

    李绚立刻跟随群臣,整齐的向前半步,脸色肃然的单膝跪在地上。

    脱去鞋舄,解下佩剑。

    最后双膝跪倒在地,大礼跪拜,齐声高呼:“臣等拜见陛下,恭祝陛下万寿无疆。”

    内侍省典议肃然高呼:“兴!”

    “谢陛下!”众臣起身站立,双目低垂。

    神态有些苍老的侍中赵仁本,脚步稳健的从群臣之上走出,站立大殿之中,躬身道:“臣,侍中,赵仁本启奏,仪凤四年,调露元年,风调雨顺,百姓安乐,臣以天下臣民,启祝陛下万寿无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