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不过他也知道,不能明着说,废除早朝。 于是,当某一天大臣们来到午门时,他们得到了宦官的通知: “陛下龙体不适,诸位请回吧,今天不上朝。” 第二天也是这样。 持续几天之后,变成了“陛下龙体有恙”,然后是“陛下卧床不起”。 这下子整得大臣们都有些人心惶惶——皇太子还小(三岁),大哥您别这个时候嗝屁啊! 有人听说朱祁镇在病重之际还让内阁送去公文,感动地热泪盈眶,还上书让皇帝休养身体,夸赞皇帝心怀天下。 然后这一病,就病了足足一年。 朱祁镇“卧床不起”整整一年,病既不继续严重,也不治好,就这么吊着,每天朝廷公文该批复批复。 这下子傻子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不过他们其实也乐得如此—— 毕竟你四点多起床,我们三点多就必须到午门外候着,北京城这么大,几十岁的人一两点就起床我们容易嘛! 以前也就罢了,毕竟真的在议事,多少也能发言参与,现在呢?换个地方站着睡觉? 所以除了几个言官站出来叭叭了两句,大多数臣子也就默认了这件事。 不过完全不上朝,那也不行,要真的像某位皇帝一样死宅在后宫里,官员们从上任到退休都见不到一面,那这天下多少也要出问题,他多少还是会隔一段时间召开一次朝会,与大家见上一面。 但是像之前那样上朝,已经尝到了甜头的朱祁镇是坚决拒绝的,并且这一做法被众多的皇帝所延续。 于是自此之后,大明皇帝不再频繁上朝,他们居住于内廷,利用东厂锦衣卫作为耳目,通过内阁传达自己的旨意,掌控天下。 虽然皇帝不上朝,但是其实并不影响政事的运转,他们只是不开朝会,又不是不干活,不然这天下没几十年就不姓朱了。 因此实际上,这对于大明朝的影响并不大,一切还在稳定地发展。 时间一晃,便来到了正统十七年。 这些年的大明总体而言风平浪静。 张辅在正统十六年的时候寿终正寝,这位老将避免了原本历史上憋屈地战死在土木堡的结局,在府中安详逝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