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汉武帝兑现了他的承诺,给予赵过高官厚禄,让他负责推广高产作物的种植。 而江充也因为举荐有功,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仕途更加顺畅。 …… 清朝。 乾隆皇帝脸色有点难看。 他没有想到等等了一百多年之后,水稻的亩产居然能够超过三千斤。 越是这样岂不是越证明,他这个皇帝当得足够昏庸无能? 前后如此鲜明的对比,很显然这是在打他的脸! "该死的,难道大清就没有这种人才吗?" 和珅在一旁听到了这个话,忍不住开口说道:"陛下,这样的人才很难得,现在全天下的聪明人都在学习科举,想要入朝为官,谁又会关心农事?" "陛下,虽然科举制度为朝廷选拔了众多人才,但他们大多专注于诗词歌赋、经史子集,对于农事并不熟悉。" 和珅继续说道:"臣以为,若要解决农事问题,必须寻找那些熟悉农事、经验丰富的人才。" 乾隆皱了皱眉,和珅的话让他陷入了沉思。 他知道和珅的话不无道理,但科举制度毕竟是大清的根本,不能轻易动摇。 "和爱卿,你可有何对策?"乾隆问道。 和珅微微一笑,回答:"陛下,臣倒是有一个想法。" "我们可以在科举考试中增加农事相关的试题,以此选拔出更多熟悉农事的人才。" "同时,还可以设立专门的农事学堂,培养专业的农事人才。" 乾隆点了点头,和珅的提议让他眼前一亮。 他知道和珅虽然贪财,但能力确实出众,在朝中担任要职,深得他信赖。 "和爱卿,就依你的提议去办。朕希望尽快看到成效。"乾隆说道。 和珅连忙跪下谢恩:"臣遵旨!定当竭尽全力,为陛下分忧。" 第(3/3)页